欢迎进入两岸农业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返回主页
综合新闻
幸福的洛城街道屯田西社区
2021-05-19 20:26:55



      据屯西村现存地名碑记载,“屯田庄系寿光南部古村之。此处土地肥沃,农产丰富,先人来此屯田垦殖,聚居立村,故名屯田”。寿光境内发现的元代官台盐场署碑文也有明确记载:修建盐场署时,屯田村捐献木料,所以这一善德之举被记载在碑文里面流传后世。可见元代已有屯田村。但到底是元代哪年立村,有待考证。从官台盐场署碑文推断,屯田村在元代已经是寿光有名望的大村。1948年寿光划分为寿光、 寿南两县,寿南县政府曾驻于屯田。1951 年为便于行政管理,屯田村析为东西两村。现在的屯西村,西临弥河,东傍寿光市行政服务中心,距潍坊30公里,地处寿光市东城新区、洛城街道辖区内。屯西村现在有葛孔王李付刘孙韩岳杨张诸姓,963户,3380 口人。

      屯西村世代临河而居,农耕为主,是一个普通的农业大村。上世纪90年代,因村情复杂,屯西村一度出现涣散局面,村级外债达98万元,村级经济发展受到限制。1998 年10月,时任洛城镇胶合板厂厂长的葛茂学被镇党委选派到屯西村挂职 村党支部书记,1999年村级换届,葛茂学正式担任屯西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已经19年。

      葛茂学担任过企业负责人,视野开阔,头脑灵活,思想解 放。他上任第一件事,就紧紧抓住了村级主要矛盾——土地分配不均、地块布局不利于经济发展,大刀阔斧进行了土地结构调整。平掉全村的老旧蔬菜大棚,重新划分地块,根据全村群众意愿签订协议:愿意多种大棚的向村里交小麦,不愿意种大棚的由村里补偿小麦,每亩800斤。截至2002年,屯西村全部土地调整完成,全村建新式蔬菜大棚760多座,村集体增收76万元,群众的经济实力也大大增强。

       屯西村的土地调整为何成功?就是“满足了老百姓的需求”。按照“以群众需求为中心”的工作思路,2003年,屯西村鼓作气,着手推进第二件大事:对村庄进行了二次规划。他们的村庄规划和别的村不同,特别之处在于:打破原宅基地界限,重新划分宅基地,而且进行了招投标。为何?原来,寿光城区的老南环路从屯西村东西方向穿村而过,形成经商的优势位置,有的户愿意经商,就想把房子建在主干道旁边,有的户不愿经商,就没有这种需求。根据这些不同的需求,征得村民同意后,屯西村分7批进行了招租。他们用这种方式增收386万元。

    第三件事,就是建设商住两用楼。一次性缴纳50年费用,通过这个办法村集体增收180多万元。

    三件事,三步走,短短三年时间,屯西村脱胎换骨。当年《经济日报》专题报道屯西村经验做法,称其“三步棋,盘活村级经济”

    外债全部还清,村集体经济还有了结余。屯西村开始改造自己的美丽家园。村内17条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投人资金 700多万元,没向老百姓要一分钱。 短短几年时间,绿化、亮化、排污、自来.....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出现在弥河东畔。随着寿光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东城新区”的战略部署,洛城街道成为新区建设的主战场。地处核心位置的屯西村,跟随新区建设的步伐,进人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屯西村从2011年3月份开始城中村改造,因改造政策 问题度搁浅。2012 年3月重新启动,规划建设高层楼房24栋。2012年8月24日新村项目举行奠基仪式,2015年10月 份960户村民顺利实现分房,2015 年12月底,村民全部回迁人住新房,旧村926座房屋全部完成拆除。

     屯西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按照尊重群众意愿、保障群众利益、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实行改造政策、拆迁标准、工作流程、 资金管理、制度规范“五个统” ,探索推行了建设过程“五方监督”和楼房分配“四次抓阄”两种模式,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公正分房,保障了城中村改造的顺利完成。

     走进城市,就面临着管理转型。屯西村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探索实践。他们通过公司化运作集体资产,实现了资产增值;通过实施“飞地经济”,保障了居民的经济收人;按照“一切从群众需求出发”的原则,改革福利发放形式,实施票券制;投资1000多万元配套建设了社区物业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地下文化中心等六大服务中心。一个美丽文明、生态宜居的城市新社区走进人们的视野。

     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业村,到城市新社区的典范和楷模,智慧实干的屯西人抓住历史机遇,使村庄发展实现了质变。他们的未来目标,就是让居民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逐渐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真正实现屯西村的小康梦想!


友情链接

首页综合新闻政策法规网站公告组织机构两岸农业杂志协会大事记会员服务招商与投资
地址:苏州市吴中区澄湖西路518号5号楼17层 邮编:215168 电话:0512-68786592 68794592(兼传真) 电子邮件:ssaea@163.com
本网站由苏州市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中心)负责维护与管理 苏ICP备0604949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