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两岸农业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返回主页
综合新闻
强农富民的金钥匙——浙江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十五年探索与实践
2021-12-31 15:04:32

一个新理论,能够引领新时代;一个新使命,可以开启新征程。

浙江的乡野,是“梦开始的地方”,这里处处蕴藏着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论述的宝贵财富,跃动着敢为人先的生动实践,喷薄着新时代深化农村改革的磅礴之力。

不久前,在浙南小城瑞安召开的“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理论研讨会,再次将人们的目光引向浙江乡野,聚焦发轫于此的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触摸浙江实践新时代三农理论的蓬勃律动。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15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点题,亲自破题;这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改革,涉及农业产业全链条,事关数万个合作社和数以千万家小农户的切身利益;这是一项事关长远的改革举措,农业现代化的梦想从这里孕育、破壳,势必照进现实。

隆冬时节,记者走进浙江乡野,沿着农村“三位一体”改革的实践路径,追寻“命题作文”的浙江答卷及其背后的脉络逻辑。

图片

农事综合服务中心

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建党百年之际,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今日红船起航地发生的一切,恰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总结”的最好注脚。

——精神旗帜转化奋进动力

本世纪初,力争要在统筹城乡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的浙江,遇到了“瓶颈”:农外资源流向三农缺乏有效的通道,发展现代农业与农业服务相对滞后的矛盾日渐突出。

时代命题催生伟大构想。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胸怀对城乡统筹、农业现代化、合作经济发展规律的深邃思考和深刻洞察,于2006年提出“把建立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的战略构想。

同年,“三位一体”改革种子率先扎根瑞安,在飞云江畔结出累累硕果,绘就了“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条块交融统筹城乡”的画卷。此时,所有人由衷地为这一预见性和洞察力深深折服。

纲举而目张。“三位一体”伟大构想犹如一盏指路灯,照亮了浙江发展现代农业的奋斗方向,赋予了新时代浙江农村改革又一块“金字招牌”。

从2006年全省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工作现场会启动探索,到2015年省委省政府出台深化“三位一体”改革顶层设计的“17号文件”;从7县试点,到20县推开,再到所有市县全面推进,“三位一体”改革蓝图逐渐成型。

浙江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通林表示,站在新的起点上,要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路子,把“三位一体”改革放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局中,为深化完善“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经济体系镌刻鲜明的新时代印记。

——生动实践深化科学认知

走进瑞安市马屿为农服务中心,只见人头攒动,一片繁忙:咨询土地流转,办理金融服务,问诊“庄稼医院”……甚至还有农民网红直播带货。“这里的一站式服务涵盖农业生产的全周期。”瑞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翔说。

图片

瑞安市马屿为农服务中心

这仅是浙江“三位一体”综合服务功能的缩影。15年春华秋实,一个新型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在之江大地上日趋成型,科技、数字、智能、金融……正不断赋能农业,为浙江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输出动力。

2017年,“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被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在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政策与改革处处长方杰看来,“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的关键,就是以生产、流通、金融三大服务为核心,将涉农服务资源集聚起来,为农业全产业链提供全要素服务,这是“三位一体”改革的发展方向,更是本质要求。

早在改革初期,习近平就明确指出,“要尊重经济规律,坚持市场化运作,注重因地制宜,鼓励多样化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近年来,浙江“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形式多元、开放,背后的市场经济理念高度一致:有利于农户节约交易成本,有利于农产品顺利进入市场,是市场机制下广大农民群众选择的结果。

对此,温州市农办秘书处处长徐炯认为:“发展‘三位一体’,靠内生机制推动与政府因势利导,最关键是尊重农民自身的选择。”正因如此,“三位一体”改革才受到农民欢迎,焕发勃勃生机。

——如磐初心活化共富理想

在衢州市柯城区,“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已经延伸到村,九华乡妙源村成立了村级乡里乡亲农民互助会,将产业发展、融资平台等服务直接对接农民,帮助村民吃上了“民宿饭”,日子越过越好。

迈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上,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最大障碍。打开农村资源要素优化配置通道,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村强民富,一直是浙江“三位一体”改革的坚守。

原浙江省农办副主任、省文史馆馆员、农业农村部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顾益康认为,浙江深化“三位一体”改革的成功实践,充分发挥了富民属性,着眼集体统一服务功能不强、务农种粮收入低困难多的难题,找到了“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的金钥匙。

为让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各类要素活力在农村竞相迸发,持续深化“千万工程”、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两制”改革……一系列具体改革也在浙江拉开帷幕,持续释放发展红利。

王通林介绍,浙江正实施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行动,统筹推进农村“三位一体”、农业经营体制、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金融体制等改革,旨在推动农村改革在政策取向上协同配合、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实际成效上同向叠加。

“不变”民本初衷与“万变”的改革效应所带来的活力与生机,让浙江农村的富裕之路有了万般可能。

图片

瑞安市滨海十万亩花椰菜基地

政府与市场的有为有效

农业服务归根结底要走向市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多元主体共建市场化大平台

在瑞安市滨海十万亩花椰菜产业联合体里,中化农业MAP中心带来技术、销售支持和“熊猫指南”;200多家新型经营主体带领种植户联合抱团,与MAP中心建立服务合作;政府提供惠农政策、财政补助支持,出台政策性保险;金融机构入驻基地就近服务。

综合合作,意味主体多元,如何协调关系?瑞安市委书记麻胜聪认为,要尊重市场主体地位, 顺应市场发展规律。市场主体冲锋在前,抱团对接市场,打通生产、流通环节,提升价值链;政府涉农部门引领并规范产业发展,提供政策、财政支持,做好后勤服务。

事实上,多年前瑞安就已开启探索,由合作社、农户入会组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简称农合联,开展生产、流通、信用合作。如今,农合联已走向全省,是“三位一体”改革的“主力军”,并有了多种形式:产业农合联,使为农服务更加精细、专业、系统;区域农合联,成为培育、运营区域公共品牌的重要运营主体。

眼下,自身发展需求促使新型经营主体“强强联手”,探索综合合作新模式,向全产业链融合要效益——

台州市台联九生猪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资本为纽带,纵向参股、横向联合,形成畜牧生产、防疫、饲料加工、资金互助及投资一体化的联合发展模式,开展全产业链和全程综合服务,带领成员增收致富。

金华市婺城区嘉穗富硒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注册了“婺禾”商标,通过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一生产的形式,实现由各环节分散经营向“产购储加销”一体化转变,实现接一连三、融合发展。

今年启动的农业“双强”行动,为浙江“三位一体”改革迭代升级添注“双引擎”。目前,省农业农村厅已着手在全省规划布局300个农事综合服务中心,打造集农机服务、农事管理、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展示展销等于一体的示范平台。

——资源聚合提升农业价值空间

不久前,在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上,绍兴茶品牌大火。组织参展的绍兴市名优茶产业农合联理事长钱宝良说,农合联会员覆盖茶产业龙头企业,整合了全市专业化服务资源,“这才有了首次‘集中行动’一炮打响的底气”。

过去,为农服务功能和服务资源,有的分散在各类市场主体中,有的分布在相关部门职能之中,要拧成一股绳,难度可想而知。

浙江的解题之道,就是把“低、小、散、弱”的农业经营主体联合起来,构建利益共同体;把分散在政府各级各部门、企业团体的涉农服务功能整合起来,形成一套覆盖全产业链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

在2019年全省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现场会上,省涉农部门以及银行等实体,与省农合联签订了6个为农服务合作协议,农技、金融、担保、能源、保险、数字化管理等资源集聚的机制框架已经形成。

金融下乡“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困扰三农发展的“老大难”。改革中,浙江不断添加金融“小伙伴”,扩大“朋友圈”。湖州市打造评级、授信、贷款、担保、保险、互助六大金融支持平台,盘活金融链条;温州市瓯海区发起“三位一体”公司,吸收瓯海农商银行参股,无缝对接银行资金。

集聚资源要素,还需要畅通资源进村通道。持续多年的“两进两回”,已成为浙江破解乡村要素制约、加速资源要素流向农村、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人”“财”“技”等关键要素远远不断进入农村,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数智协同提速为农服务效能

农民轻点手机,就能平价购农资、贴牌卖产品,还能享受定向信贷、政策帮扶。日前,随着瑞安“三位一体”智农共富平台正式上线,“无忧种田”“无忧销售”“无忧贷款”“无忧补贴”的梦想成为现实。

数字化改革总抓手下,浙江引入大数据、农业物联网,赋予了“三位一体”改革新内容——

象山县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生产溯源和订单保障体系,增加品牌溢价;桐乡市开发“田保姆”为农服务应用,入选多跨应用场景首批“先行先试”名单……数字化应用正在重塑农业综合服务效率。

人工智能也为农业生产升级描绘了新图景。在瑞安市曹村镇艾米田园综合体,“农田大脑”系统智能管理与决策水稻种植全过程,把过去下地看田看天,变为看屏幕看数据,“即便不是老把式,也能种好田。”综合体负责人袁剑说。

在“数字经济”语境下,“信用”链条如何激活?浙江在2019年底印发进一步深化“三位一体”改革的意见,提出生产与信用的数字化协同,旨在提供更加普惠、精准、便捷的金融服务。

乘着数字春风,各地改革创新不断,润滑着农村小微金融链条——

在平湖,上线“浙农服”数字平台,将新型经营主体生产大数据生成信用积分,与金融机构的评级授信“对称”展现,实现供需双向选择。

在德清,依托农商行量化授信模型,线下采集新型经营主体信息,线上模型测算,制定个性化定价方案,实现“一户一额一价”。

新主体与小农户的经纬衔接

农村“三位一体”改革,最终是为了服务农民。只有让农民广泛参与进来,改革之路才能越走越宽,这是改革的价值所在。

——进入产业链的桥梁纽带

在慈溪市长河镇蔬菜种植基地,西蓝花、甘蓝等新鲜蔬菜长势喜人。以前一到秋冬季,菜农就要担心销售问题,定级、包装、运输……更别提让菜农们最怕的价格波动了。现在,这些烦心事全被长河镇农事服务中心给包办了。

在浙江,伴随“三位一体”改革,涌现出了一批像农事服务中心这样的涉农服务新角色,穿梭于农业生产、供销、信贷服务全过程,深受农民欢迎。

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让“吆喝声”传出深巷?瑞安市梅屿蔬菜合作社帮农民解决了这个后顾之忧。合作社专门成立了万科农业公司,加工生产高端净菜,销路很旺。农户只需照料好菜地,保证品质,就能获得稳定收益。

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正在驱动浙江现代农业高速发展。在此过程中,小农户在生产环节发挥优势、变身“订单农民”,市场销路和经济效益都有保障。

近年来,浙江很多地方在营造环境、打造品牌、技能培训等方面伸出“有力之手”,引导小农户“转型升级”,从第一产业延伸到“新六产”,重点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定制农业等。

绍兴市上虞区通过开展网上“四季仙果”系列营销活动,不仅帮助农民把特色农产品卖向了全国,还提升了上虞“四季仙果之旅”品牌的影响力和上虞的知名度。

——破解贷款难的增信模本

又到台州柑橘成熟时,在临海市涌泉镇店头村柑橘大户林顺妹从涌泉镇忘不了农村资金互助社一下借到20万元,高兴地说:“这下收购柑橘不愁钱了。”

忘不了农村资金互助社是经省银监局批准,由忘不了柑橘专业合作社社员自愿以闲散资金入股组成,需要资金时能方便地贷到款,无须抵押,被社员们亲切称为家门口的“农民银行”。

帮助农户快捷、低成本解决小额生产资金需求,浙江的“破冰”办法不仅有农户资金互助,还有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

乐清市金穗水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社员自愿集资50万元,成立了互助基金,作为资金池,解决社员在生产过程资金周转的需求。联合社常年内部周转资金达60多笔次,资金周转额200多万元。

农村保险互助社也在“三位一体”改革中诞生。瑞安市马屿镇柴下村村民郑作坤种植大棚番茄,参加马屿镇兴民农村保险互助社后,只需每亩交108元保费,一旦番茄遇冻害,最高可获1200元赔偿金。

互助社理事长林志寅说,互助社由全镇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筹资组建,以服务农业生产财产险为主,探索开展的互助保险都是传统保险机构“不敢保”“不愿保”项目,是对现有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的一种补充。

探索不仅于此。针对小农户在银行信用数据积淀不够的问题,浙江各地妙招齐出,为小农户联合增信:瑞安市启动农户联合抱团互助增信还贷试点,三门县首创推出农户“家庭资产池增信融资”新模式……

随着浙江在全国率先推进以农户全覆盖为目标的小额普惠金融,“无感授信、有感反馈、按需用信”的创新模式农户小额普惠贷款正在全省铺开,预计全省农户授信面将从30%提升至95%以上,可直接为农户增加授信2000亿元。

——实现生活美的有机载体

番薯粉是余姚市鹿亭乡的主要出产,过去土法制作,卖相口感不好,没有销路,农户收入上不去。今年鹿亭乡建起双创服务中心,引进现代化粉丝生产线,“鹿亭”牌优质番薯粉走上城里饭桌,农户收入也芝麻开花节节高。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掉队”,这是浙江的决心。“十四五”开局之年,浙江加快制定“‘扩中’‘提低’行动方案”,聚焦传统小农户“扩中”、低收入农户“提低”,提出“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五年内服务带动90%以上农户增收致富”的“硬核”目标,进一步缩小农民收入差距。

据介绍,到2025年,浙江将推动80%的传统小农户家庭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一半达到20万元以上。

生活富美,富与美遥相呼应。在浙江,“三位一体”综合服务的链条向“美丽风景”延伸,带来了一场“形美神美”的神奇聚变反应。

丽水市通过大力培育优质农产品“丽水山耕”品牌,提升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丽水山居”品牌影响力,不仅增强了历史文化村落魅力,也把“秀山丽水、天生丽质”的赞叹变成了现实。

浙江各地正在遏制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的奢靡之风,嘉兴市十多个产业农合联倡导会员办酒带头进“家宴中心”,自觉遵守“家宴中心准入制”的各项规则,带头推进移风易俗。

图片
浙江农业“双强”行动

领航与窗口的硬核担当

十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先行先试,不断深化对“三位一体”的认识,顺应市场发展规律,利用好市场机制, 集聚各方综合服务功能,提升了农业综合服务效能,在推动浙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浙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路子阔步前行,纵横联合机制不断创新,综合服务内容不断丰富,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改革实践成果不断呈现,形成了“三位一体”改革的浙江路径、浙江经验、浙江品牌。

却顾所来径,找到浙江成就背后的深层逻辑,就能找到未来农村“三位一体”改革的方向。

——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

深刻理解改革要求,清晰认知“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内涵,是推进农村“三位一体”改革的重要前提。

浙江的探索实践启示我们,“三位一体”不是“三位”的简单组合,更不是“拉郎配”,而是构建覆盖农业全产业链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在这个体系里,服务链条更加延长,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对象更加多元。

纵观浙江的实践,一个基本逻辑越来越清晰:做好服务才是硬道理。在推进“三位一体”改革中,必须把服务农民增收、服务农业增效、服务农村增美作为核心。只有这样,“三位一体”改革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浙江持续深化拓展“三位一体”改革的过程,就是不断丰富合作内容、创新合作机制的过程。市场环境、经营方式、农民生产条件在不断变化,“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有效实现形式也必定是多元的、开放的。

——解决好资源整合问题

建立完善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系,需要政府有为,更需要各类涉农市场主体参与进来,形成强大合力。

沿着历史的脉络探寻,可以发现,浙江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是构建符合农业现代化和市场经济要求的各类服务资源融合运行机制的创新历程,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当前,不同经营主体对农业服务需求日益多元,但农业服务资源缺乏统一整合,难以满足多元化需求。必须结合农业发展新趋势,破除壁垒、整合资源,加快优化不同类型主体间联合和协作,促进农业服务供求有机衔接,更好发挥农业服务规模化的优势,提高服务效率。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让各类服务主体按照市场机制进行联合合作、组织重构和模式创新,更大范围内融合服务资源,充分释放改革的“乘数效应”。

——解决好服务效率问题

效率是服务的生命线,把服务水平和效率提升上去,是深化“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的重要方向。

当前,新型经营主体已成为现代农业主战场上的骨干力量,迫切需求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

在浙江,“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组织百花齐放,但有一个共同特点:以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需求为导向。这告诉我们,多元化的经营主体有差异化服务需求,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动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服务供给和服务需求有效对接。

浙江农业“双强”行动、三农数字化改革与“三位一体”改革深度融合,取得了明显成效,揭示了现代农业服务在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数字化智能化中具备天然优势。

这给我们足够的启发,“三位一体”改革与农业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同步推进、协同共振,就能催生聚变反应,提高农业综合服务效能。

——解决好促农共富问题

“大国小农”是我国农业将长期面对的基本格局,没有农户的增收致富,改革发展的宏图就是镜花水月。

从实践看,浙江“三位一体”改革,为推动现代生产要素与传统农业对接提供了有效平台,促进了资源要素在产业之间、城乡之间良性互动,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

“三位一体”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增进农民福祉。浙江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推动形成“三位一体”新格局,必须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利益共同体,并让广大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的增值收益,从而为“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可持续发展筑牢基础。

浙江的改革路径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增收不仅取决于产量上的增加,更取决于价值提升。这就需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谈判地位和议价能力。同时,发展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同样可以实现降本提效的作用。

敢为人先的浙江改革,已经给了我们太多感悟,也必定能再探新路。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浙江以“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自我鞭策,开启农村“三位一体”改革新篇章,必将为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最为坚实的支撑力量,道路必将会越走越广阔。



来源:中国农村网丨记者:雷刘功 徐刚 周嵘丨编辑:张璟丨监审:郭平稳


友情链接

首页综合新闻政策法规网站公告组织机构两岸农业杂志协会大事记会员服务招商与投资
地址:苏州市吴中区澄湖西路518号5号楼17层 邮编:215168 电话:0512-68786592 68794592(兼传真) 电子邮件:ssaea@163.com
本网站由苏州市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中心)负责维护与管理 苏ICP备0604949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