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一個實用主義的國家,而不是一個自由主義的國家,這是我們考慮美國時應該首先記住的一個前提。實用主義是美國人和美國政府做事所遵循的首要原則。
所謂「實用主義」,其實就是「短期功利主義」,「哪種理論好使就用那一種」。實用主義本產生於19世紀70年代哲學家的書齋中,但由於其高度符合美國人的精神特質,所以一出世就演變成為一種風行的社會思潮,其主要特點就是「以行動求生存,以效果定優劣」,到了今天,實用主義已經塑造了美國性格, 成為美國精神的一部分。
在實用主義的主導下,美國人的思維是以解決具體問題為出發點的,沒有太多關於多於世界、對於人類,對於長遠的思考。即使美國人一直高喊的「自由」,其內涵在美國也是在不斷變化的,奧巴馬說的自由跟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講的自由也不是同一個概念。美國在建國、內戰、進步主義、60年代學生運動等等,每個時期,其自由的內涵與外延都是不斷變化的。
美國政治學權威亨廷頓(Samuel Phillips Huntington)早就看到了美國人的兩麵性,說他們既是一幫高舉理想主義旗幟的人,又是一群高度實用主義的傢夥。這兩套思維方式分別在價值和行動兩個不同層麵上發揮各自的作用。
法國政治學者托克維爾也特別談到了美國人現實的一麵:「在美國,人們幾乎絕口不談德行是美的,他們隻相信德行是有用的,而且每天都按此信念行事」;」他們喜歡用利益的原則去解釋他們的幾乎一切行動」,美國實用主義大師杜威(John Dewey)更是他的實用主義稱為「工具主義」。
美國實用主義的歷史其實回顧美國歷史我們也會發現,美國歷史就是一部實用主義的歷史,比如美國早期在國際政治中以奉行「孤立主義」聞名,但走向霸權國家之後,美國確是幹涉別國內政,發動對外戰爭最多的國家。美國在2008年以前一直宣揚經濟自由主義,但2008年華爾街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卻一反常態的實現了國有化,而國有化是自由主義者最忌諱的經濟政策,代表作就是「兩房」的國有化、花旗銀行和通用的國有化等。而且最令人驚奇之處在於美國政府,不管是信奉保守主義的布殊當局,還是尊崇自由主義的奧巴馬當局,不管是保爾森,還是蓋特納,在政府救援的方式和手段方麵,居然顯示了高度的一致,就是訴諸政府,而不是訴諸市場,即使是冒犯所謂的「道德風險」也在所不惜。(節錄)
The Glocal 是全球華文社區的國際新聞綜合評論網站,由Roundtable 的香港國際關係研究學會管理,受香港政策研究所國際關係研究中心、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支持。作為《國際關係研究月刊》的延伸發展,the Glocal 以網上雜誌形式,由香港、澳門、台灣、美國、英國、澳洲、新加坡等不同地域的評論員,專門探討國際政治、外交、文化生活等不同領域。